分類
戀消威

Our Marriage Photo

那天,下大雨。

這是一對很懶惰新人的拍婚紗記事
【挑選店家】
  選擇店家的過程並沒有想很多,主要是以作品風格決定,加上同事、同學都推薦~事先掐定預算、談好需求,也沒有殺價凹東西;這一間婚紗公司出名的價格強硬,反正還在預算之內,本來想的是拍個幾張就好,後來談定了三十組包套。

【事前的準備】
  保養:拍照的前一個月只靠兩三盒面膜充場面,因為平常臉上皮膚就還頗平整的;同學推薦上x採藥青柚籽冰海泥,在拍照當天的早上賞新郎官一塊給他應應急。
  衣物:上網做功課,早已得知試穿挑選禮服當天除了內褲是不能穿任何衣物的▔▽▔,所以去easyshop忍痛採購陽春型紐拔辣(nubar)一六八零元打九折,在家裡前一晚練習把胸粘起來▔▽▔,早上穿在衣服裡面、還帶了件馬甲內衣預備著才去試穿禮服。還欠一雙婚紗店建議的高根鞋,聽說宴客當天,新娘鞋款不可露腳趾、腳跟,還最好是粉紅、粉橘色,買了一雙宴客可以穿的高跟鞋為了拉近兩人身高差距▔▽▔。
  溝通攝影風格:在網路上看了一堆新人婚紗照,將自己喜歡的照片稍加整理;例如喜歡廣角大片景色、顏色鮮豔飽和、樹林要自然清新、強烈的景深表現等,可以接受切掉肢體、極端的構圖(人很小)、不用笑太開心等。攝影師R大看了我收集到的照片,歸納出我們的喜好,來決定隔天的拍攝方式,基本上有幾招我提出來的~能拍的他都有做到。

【挑禮服】
  受限先天不足啦▔▽▔人胖腿短,還有該婚紗公司感覺上的確「沒那麼難挑」(沒有去過別間、無從比較,據說該公司款式較少),大約是花了一個半小時挑定五套衣服,全都是澎裙款式。後來照片出爐時證實、衣服的特點在攝影師的拍攝考量之下不是最重要的。

【拍照當天造型】
  因為平常對於服裝、造型沒有特別用功,可以說是一竅不通~,全都交給造型師琪琪打點,自己沒有特殊想法;她幫我依照所挑選的禮服顏色去做化妝跟頭花的整體搭配,幾乎都是運用同色系協調配色法,例如粉紅色禮服就搭配甜美風格髮型、藍色禮服就畫冷艷妝。

  當天九點鐘準時到了她們的造型部門,一開始先去上身體水粉,將兩條手臂膚色弄均勻粉嫩,然後手抓過來就先上膚色的指甲油,要讓指甲快速地光亮起來;再來是修眉、打底妝等,黏貼假睫毛~再用睫毛膏刷在一起;一切都以拍照效果為前提。
  等到拍攝的燈光師偉哥人到了~閒閒沒事的新郎就被帶去隔壁挑選配合新娘禮服的西裝了。
  這間婚紗公司對於她們自身的權益也是相當維護,拍照以及造型的過程一律不准側拍。
  話說拍到最後,五套造型下來,彩妝是拿粉餅抹掉再重新上色,拍到晚上九點,用卸妝油洗還卸不乾淨,回家後洗熱水澡~再來仔細剝下厚厚的睫毛膏、厚厚的粉底,才恢復一臉清爽。

【拍照過程】
  拍照入鏡的小物婚紗公司不會準備,一切小東西都要靠新人自行打點;偏偏懶惰的新人又忘了準備花束,前往外拍地點之前臨時請攝影師R大到花店買一束花材(要自掏腰包)。
  因為男女主角雙方身高差距到30公分,因此出門前情商偉哥幫我準備「矮子樂」,也就是墊身高的道具,於是萬能的燈光師偉哥就變出兩張木板給我XD藏在裙子底下充場面~
  當天的氣候很糟糕,車子出發後不久就開始落起雨點~到了拍攝地點:茶園跟樹林,我們是邊等雨停邊拍攝,大概早上11點多出發到下午三點半決定返回台中市,中間有一半時間都在車上躲雨吧▔▽▔~,白紗裙拖在泥土上,越拍越重~~(因為吸水了)
  (R大利害在只取長處,看照片一點也沒有陰雨天的感覺,而且當天不斷提醒我遮住肥手臂XD)

  偷看一下攝影師R大的設備五臟俱全:(根據猜測)總共三支鏡頭,一支50mm定焦,一支16mm廣角,還有一支85mm中距鏡頭,就不曉得是否為定焦鏡了~機身本身是N家的D80,不過R大似乎不是很想談攝影名詞,因此以上都是私人觀察。

  回到棚內拍攝時,大家都鬆了口氣的樣子,至少我是可以不用再躲雨不用在車上等著無聊拼命抬槓~,可以穿著乾燥的禮服又方便補妝,那天一直沒有做唇部的保濕,也不太方便喝水,因此嘴唇一直是乾燥的,拍出來唇紋也頗深。
  棚內拍攝的第五套藍色禮服由於胸線較低,加上可能剛好改的並不是那麼服貼胸口,因此布面的紐拔辣是有點露餡的~,如果是原價三千二的那款全矽膠紐拔辣可能會免於這樣的困擾,如果只貼胸貼拍照~這種處境下可能會直接露到胸。

【照片成果】
  由於無名相簿讀取速度並不快,因此婚紗照成品暫放XUITE相簿 http://photo.xuite.net/littleyi/1744460
  整體看下來,發現後製修色也是讓照片多幾分氣質的重要關鍵,整體來說都有抓到我所喜歡的風格,並且也的確如R大所自稱的風格「多元」,也有照顧到傳統長輩就是要眉笑嘴笑、臉部大特寫的需求,不過婚紗照這種東西畢竟不會耐看~整理電子檔至今已經差不多看膩了XDD
  對於拍照風格是無庸置疑的滿意,不過這間婚紗公司價格硬、也非常保護自身的創作,再來是目前相本並沒有什麼好看的封面,也許是受限我們只訂了十五吋相本,包套價格也沒有超過四萬,所以沒有什麼特殊封面材質可挑選~感覺上店裡的展示品都比我們挑到的相本封皮好看~算是沒有辦法滿足較注重包裝這方面的新人吧!

分類
傷春悲秋

飲水機自體燃燒事件簿

週六五月12日傍晚五點:我回到北投小平房兒,看見我一家子歡迎我歸家。
週六五月12日晚間八點:幫我媽掃木馬發現沒掃到什麼東西,只有一些瀏覽器cookies。
週日五月13日凌晨一點:就寢。
週日五月13日凌晨四點:感到睡得很不安穩,樓上那位太太依然要早起上班,他的無敵鐵腳跟依然讓我在心中像以前一樣惡毒地誇讚他的腳骨真是勇!

  甦醒一會的感官,聽了片刻廚房傳來煎火腿的聲音,劈哩滋滋作響,因為我、阿媽、我媽三個人睡在一起,猜想是否隔壁小房的阿公早起作早餐?但是也太早了。
  然而那個方向傳來阿公的驚呼聲「噢」~,阿媽飛快的往廚房方向奔去「洗安納啦!?」,而我也隨後意識到阿公可能被熱油濺到手燙傷了,起身奔往廚房。

  結果我阿公才沒那麼無聊早上四點半起床煎火腿,他拿了一條抹布在打火!

  飲水機的火勢竄的半天高,阿媽趕緊盛了一盆水往飲水機潑,同時注意到插頭已經被阿公拔掉了~並且電線並未燃燒。阿公手上的抹布丟在一旁燃燒著,第二盆水滅光了飲水機起火,剩下一點賞給地上的火抹布。

  整間屋子煙霧瀰漫,飲水機的塑膠機殼看起來像溶化的奶油一樣,感到這個煙霧太濃,我去了客廳開排風扇,為了遠離菸害坐在客廳發呆一下。

  家裡的飲水機在全家人睡到半夜時自己起火燃燒!阿媽開始數落阿公怎麼用抹布打火說個N次,阿公開始拿藥膏塗抹星點般燙傷的雙手。

  如果不是阿公也沒有熟睡看到火光,沒有起床先打火,木造隔間的平房會不會在幾分鐘內火勢加大?想到這邊我依然呆坐在客廳,一邊還要擔心煙害影響我的身體。等到濃煙散去、把地上的水拖乾,一家子也全都醒在客廳了,大家都不懂為何好端端的飲水機會這樣自己燃燒起來。

  因為是母親節的緣故,家裡要聚餐,因此我帶來的數位相機派上了用場,有圖有真相:

<熔燬飲水機全貌>

<熔燬飲水機特寫>

<熔燬飲水機特寫後方標貼>

  再來是我去補眠,睏極了。母親節當天下午就趕回台中去另外一攤母親節聚餐。

  家人第二天打算聯絡廠商看怎麼處理,中間我都沒有跟廠商聯絡過。

(我在台中、家人在台北)

週一五月14日早上 十點:家人撥打客服專線,據說對方很積極的要來家裡做殘骸的「鑑定」,表示下午就會前來處理。
週一五月14日中午十二點:我覺得廠商過於積極的態度有點詭異,在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內我在循求別的管道,看有沒有辦法鑑識起火原因。

撥打消基會:他請我找消防局申請鑑識結果,證明是廠商的機器有問題,再來進行求償會比較有利。

撥打消防局轉火場鑑識小組:很積極客氣地請我鑑識之前先備消防案件,撥打一一九。

一一九緊急勤務中心:火災已經自行撲滅,殘骸自己處理就好了。(囧了,對方還不悅)

(我再轉往家附近的消防分隊打電話)

消防分隊打火弟兄:(語帶為難地)我們只有出勤滅火,沒有在做鑑識業務耶,鑑識只有大隊有在做(給了我消防大隊的電話,於是我又回到了台北市政府消防局)

消防大隊中午接電話人員:喔~你殘骸給廠商拿走的話,起火原因就隨便她們講了,但是我們消防隊只有讓民眾申請火災證明,能不能申請鑑識要等承辦人員回來才能給你回覆,那你午休結束再來電好不?

  今天會這樣做的原因在於,我媽表示內膽還有水,我們不是放任飲水機空燒加熱,據他說也沒看見什麼安檢標章,這還是標示94年生產的新機型!我朝向機器本身是否設計不良去做釐清,賠償金額多少是其次的問題,如果讓設計不良的機器繼續使用,那下一次要燒的會是誰家?

  我把大隊的電話留給我媽,如果廠商還沒來,詢問一下火災鑑識的申請,再來是機器不要給廠商收取走;我繼續工作。

  週一五月14日下午五點:老媽用MSN告知我廠商下午一點半就來了,看過之後付了兩萬的賠償金額。最後殘骸也被廠商帶走,算是私了……到了晚上之前我都不能釋懷…直到找了消費者保護版,發現走到要舉證是機器設計不良、要廠商保證不再有這種事情發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我只打了一個中午的電話得不到熱心的幫助,就已經心生倦意了~下班前得知兩萬元和解,一陣怒意襲上心頭,老闆哈哈笑說:難道你以為台灣人命很值錢?你以為現在還有什麼正義可言嗎?.

(事情的後續發展)

  週四五月17日中午十二點:撥打一九五零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轉到了台中市那邊。

  我跟中午的承接人員詢問是否可以監督廠商的事宜,對方是表示、由於各縣市只有一名消保官,很難會到消費者家中進行起火原因的鑑識,而且消保官只能針對廠商不願意處理賠償的狀況做出協助,並沒有監督廠商的公權力,他認為這個時候還是要找警察…(更謎了,我們的電器自己起火要報案三聯單做什麼?),對於電器製造廠商的監督,比較屬於商品檢驗局在做,消保官頂多是知會商品檢驗局對於廠商生產的這批貨做抽查。

  聽起來就是事情和平落幕、沒有釀成大災、又獲得賠償,就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真正出事的時候、找這些公務員實在都沒什麼用處,只會越找越心灰意冷。

  弄得我非常緊張要求我媽檢查家中電器是否都有檢驗合格標籤,現在家人在研商要換買哪一個牌子的飲水機了…


這個牌子用了讓我全家都成驚弓之鳥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