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孩子報名情緒自控的團體課程,為期八堂課,同學們從大班到小學三年級都有,老師運用桌遊帶領孩子,再介入行為制約技巧來引導他們的正向行為。
前兩次觀察到小光有怕輸的心理,不敢加入遊戲,然而在團體進行遊戲時他以干擾的方式加入大家--趴在桌子上踢腿--用他自己的方式「加入」,而且還踢斷了小青(化名)的眼鏡鼻墊,同為眼鏡族的我很理解眼鏡神聖不可侵犯(?)。
下課時間老師請我進遊戲室,小光帶著憤怒奔出來,然後「砰」地把自己鎖在另外一間會議室裡。滿頭霧水的我看到老師正在安慰著孩子,抱著斷掉的眼鏡紅著眼眶,看起來已經哭過了。這樣的情景平日就發生在國小的教室裡,等到我收到導師的「投訴」,到了現場根本不知道頭尾是怎麼發生的。當下詞窮的我不知如何讓孩子好過一點:「它雖然斷掉了,但它是一副很聰明的眼鏡,只要換掉鼻墊零件就可以了。」小青點點頭,由老師陪同下樓放學。
「事情是怎麼發生的」我心想,這種困窘的情境太熟悉了。
「小光也不是故意的啦,他就是趴在桌上玩,腳又踢來踢去的,就踢到旁邊的人了。」一旁的孩子這麼回答我,我其實滿驚訝的,還有人會替闖禍的小光發聲,是眼神清楚炯炯有神的哲(化名)。
「所以你們不是故意的對嗎?」我問。「對啊,通常都不是惡意的,就是闖禍了,我們都是這樣的。」哲君非常理解他們遇到了什麼事,也表達清楚、講得清晰,頓時我覺得好安慰。「小光以後也可以像你這樣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嗎?」
哲君非常肯定地點點頭。
下一堂課老師說小光心情依然很不穩定,所以沒有處理讓他好好道歉這件事。我跟老師商量好,可以用小卡片代替說不出口的歉意。
再下一堂課,我們準時到,小光一進辦公室門口,就開始滿地爬行,躺在會議桌下,或是爬到會議室再度把自己鎖起來,志工媽媽哄他、老師等他,都沒用,小光還是選擇在地上爬給人追。後來哲君受命帶小光進教室,我們合力扛著小光的手腳搬進教室,遭到他強力的抗拒~甩脫的運動鞋拋到哲的臉上,已經比較成熟的哲一臉無奈~
光著腳的小光再度爬行著逃出教室了,我不懂他為什麼不加入團體,但是在這裡的大人跟孩子沒有人對他生氣、指著他教訓。
過了半個小時我也覺得不宜再拖,團體課程是一個半小時。於是我約了小光出去走走,到協會樓下的便利商店,因為他上課之前說過想吃飯糰。
然後秘書她還交給小光一個特殊任務,要幫她買一杯咖啡回來。
小光很平靜的接受這些提議讓我牽著走,我跟他說我們去轉換心情,吃完飯糰要把自己調整到可以回來上課,他點頭同意,恢復成跟我在一起可以平靜下來的孩子。
一邊吃飯糰跟關東煮,我試圖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是哲,你也會希望小光進教室來一起玩桌遊呀!小光說,才不會。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小光上次沒有來玩,我會覺得不要跟他一起玩了。」
原來在他心目中,他會是這樣被看待的。
於是我再次向他陳述一個我小時候的故事:第一次去圖書館兒童閱覽室,小學二年級的我常常在街上玩,圖書館位於公園裡,人來人往。我一個小孩在閱覽室門口張望許久不敢進門,心裡很擔心會不會被趕出來、會不會被盤問、會不會沒有進去的資格…,可是架上那套漢聲小百科好吸引我,裡面的孩子看起來也好快樂。但是我太擔心了,只要有人出來~我就假裝在看門口的飲料販賣機,這樣子自我掙扎了兩個小時,才鼓起勇氣進去看看。
進去之後沒有人問我什麼,我模仿裡面的其他孩子拿書起來看,連「小博士信箱」我也覺得「哇~回答問題有獎品!真棒啊!」
如果當年有人歡迎我、引導我,如果有個大人帶我進門,就不用掙扎這麼久了。「其實是不是我們擔心太多了?」小光點點頭,他很沉默,我不知道他有沒有聽進去。
現在我就是那一個帶領他的大人。「哲君很懂你,他說你不是故意要闖禍的,而且小青的媽媽說她們的眼鏡也已經免費修好了,小青上個禮拜就已經原諒你了,她還是很喜歡你。」我沒有誇大,她們這些衝衝衝的孩子,笑容看起來雨過天青。
小光跟阿成則是一言不合就你一拳我一腳招呼對方,就像他們獨特的肢體語言一樣,現在我已經很習慣,衝動就是他們的特質~,只是一般來說不被允許,要修掉這樣的尖銳還要好一些時日。
時間分分秒秒過去,我擔憂等小光準備好都已經下課時間,他搖頭說不需要我的幫忙,表示可以回教室了,讓他端著一杯熱拿鐵完成他的任務,一進去又開始趴在地上爬向教室~,看他推開教室的門順利加入。
這兩張畫作都是在他另一場發脾氣之後,表示自己要畫濕水彩,我請他第一張先畫下他的「生氣」。生氣是紅色的,中間有一個藍色的孩子被紅色包圍著,旁邊有我們家橘色的貓,是他喜歡的。我問他:什麼事情是紅色的?他說:班上很吵是紅色的、要乖乖坐好也是紅色的~
在教室裡被紅色包圍著一定很不舒服,這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表達,讓我可以懂他的心情,接下來又是需要另外一個引導處理,但是比起上學期問十分鐘一句話都講不出來,這樣的他已經進步很多了。
心理老師跟我說,以她帶了幾堂課下來觀察,小光一旦卡住、發脾氣,都是有原因的,但是當下會因為太細微而不好觀察。現在我也漸漸回想起小光幼兒園的老師曾經跟我說:這孩子很好面子,臉皮很薄,當初我真的是聽不懂,要花上這半年小學入學跌跌撞撞後才理解他的心情,多花了一些時間。
但是能夠更理解孩子的我,在帶領他的過程看著他的熱情、勤奮、勇於冒險這些正面特質,覺得很幸福。
分類
在〈抗拒教室的孩子〉中有 1 則留言
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