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你這孩子

10m18d~23d 記錄


章魚燒的衣服,頭太大穿不下了。
9~10個月的健檢是10KG、74.5cm、head47.5cm。


翻著她人生中第一本書「遊戲時間躲貓貓」,現在頗會翻書了。

在網誌右邊新增了章魚燒貼紙
這樣頗方便得知她現在月齡
(話說無名現在強制要做文章全站分類,小麻煩,猶豫了一下關於章魚燒的文章是不是要分在「生活/寵物」類)

章魚燒最近會爬會站之後,據我觀察,她扶得到就會扶著走,扶不到就會用爬的,因此她現在會先扶著客廳的椅子,再爬去廚房找人;先扶著客廳的椅子,再爬去廁所找人;早上醒後爬去浴室門口拍門叫刷牙的媽媽開門,然後再爬去找睡眼惺忪正在梳妝的媽媽抱著她的小腿。


幹嘛抿成這樣


從這裡出發


要開始一段找媽媽的旅程


終於又逼近一點了


要先放一隻手真是困難


嘿 我成功了


恩恩恩卡住了 沒東西好扶了!


經過媽媽幫忙終於可以攀在桌子上了


通常爬到不妥的地方就會遣送回國:她佈滿玩具的客廳地板草蓆上


近日對電話非常有興趣,把拔的N93玩不到,馬麻的SKYPE IPEVO SOLO電話機太容易撥號了,常常按個幾下就撥給外婆!(有意思要脫手,沒有適當的網路線跟插座讓它常駐),洗完澡就要玩奶奶房裡的,最近公婆的朋友可能不容易打進來XD。


把話筒放在頸肩上一邊玩還一邊叫


「欸」「呵」「啊!」

看來是開始模仿大人的行為了。

後話

「章魚燒你的存摺喔」


「存摺是甚麼?能吃嗎?」

XD!

後話2:
昨晚章魚燒扶著飯廳的椅子意圖來找我(正在吃飯),手一滑仆了,開始哼哼唉唉哭,從廚房走出來看的婆婆跟探頭看地上的我異口同聲說:「自己爬起來!」

馬麻:椅子又沒有得罪妳,自己跌倒的。
奶奶:對啊對啊。
提早讓她體會殘酷的人生。

XD!

章魚燒,就快滿11個月了。

分類
你這孩子

日子難過了


10m9d
從這天開始,章魚燒從原本的在地上蠕動,
進化成會繞著房間蠕動,再迅速進步到扶著房門自己站起來。以後日子難過了,要常常收拾屋裡了。

分類
你這孩子

推不倒的章魚燒

章魚燒10m5d時拍攝
這是一隻很吵的影片
因此加進小猩猩便揍曲掩飾一下章魚燒他媽過大的笑聲

分類
你這孩子

公益廣告-關於教養的態度

【你笨篇】

【沒用篇】

關於一種教養的態度。(小PT說:態度,妳喜歡台啤籃球隊。)

保母課程中看到講師分享的公益廣告,還找到另外一隻系列作品;個人覺得也適用在沒有自覺的老公、或者其他家人身上,

這個文字運用應該構思了很久,雖然不那麼通順,但是很有創意。

分類
你這孩子

值得紀念的便便

今天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僅僅一年前,我絕對不能想像為何我心中會衍生這種狂喜的情感,只因為章魚燒在專屬於他的便盆裡拉了一坨屎!

小朋友控制大小便的肌肉成熟是在一歲半到三歲,女孩又早於男孩,如果尿布脫離的早,算是父母撿到可以省一點尿布錢,所以也不用急著在週歲前訓練大小便。

題外話,大姑一歲就會走路、會大小便自理,婆婆記到現在,我想她一輩子都會記得,但大姑也是最早離家的孩子,相較於姊姊,吃奶吃到一歲三個月的張先生倒是非常「宅」。

不用著急不是嗎?但是媽媽手癢,去西屯路一間Y拍賣家的店把combi Lebal那座三階段便器搬回家,當作玩具或者小木馬騎騎也可以。

章魚燒開始大量的吃副食品之後,每天固定在晚餐時間嗯嗯,某天吃完飯後她還沒便,我幫她檢查尿布,順便就讓她坐在便器上看她要不要嗯,她玩著手搖鈴狀似漫不經心,我環著她對她說:嗯~嗯!看她倒也沒有不耐煩的意思,就一直「爐」她,沒多久就聞到便便的味道,她大了一坨漂亮的軟便便然後繼續玩她的玩具。

我真的很開心。

因為不用多洗一塊沾到大便的尿布嗎?還是因為她照著我的期望走?

我也不清楚,應該是感受到孩子又成長了吧,我也感受到為人母才會懂的欣喜,只因為她大了一坨便便;以前的我絕對不能理解,有小朋友之後,好像又在人生中敲開了一扇門,通往一個未知的廣大平原,等著我去探索。

後來,照著教科書上寫的小孩會對自己的排泄物感到興趣,我幫章魚燒穿好尿布褲之後讓她看一下自己的「產品」,她果然要伸手去抓「那一坨」!現在的我還沒有勇氣不阻止她>_<!!!等改天把便盆搬到浴室,讓她玩一玩後立即洗澡再說唄...唉!

分類
你這孩子

bookstart 閱讀起步走講座

上個月收到一份設計精美的DM,大手筆使用約兩百磅的紙打一折(職業病),
邀請收到DM的家庭去圖書館參加「BOOKSTART閱讀起步走」的父母講座,
DM文末有一行小字對著我閃爍:「備有精美圖書禮袋」
於是乎,周六我班也不上,為了贈品,
一家子騎機車三貼去找那窮鄉僻壤中的圖書館了~

(所以周休二日重不重要?重要嘛!沒周休的公司真該被開除!)

找到了鄰村的土地公廟,跟著人走到了隔壁的活動中心,
活動中心跟土地公廟前的廣場還曬著大片大片的花生,原來講座在活動中心一樓,圖書館在二樓;
說真格的,光是北投的圖書資源就有:稻香、秀山閱覽室、北投圖書館、八頭閱覽室、清江圖書館、吉利圖書館,
比頂好加松青超市還多,
因此我有一種不看好台中縣市圖書館的心理,
去過幾次台中市的圖書館,藏書都非常的老舊,像文化中心的書籍都是破了又補,
因此求學時代是依賴嶺東新穎的圖書館,可惜只開放在校生使用,逾期還要罰錢XD!
(印象中黃同學被罰了九百多元)

但沒想到~這個源自於英國的親子共讀活動目前只有台北市跟台中縣舉辦!獨步全台~

講座的內容大致上是簡介活動起源與介紹「寶寶的第一份書單」中的書籍,
現場亂哄哄吵鬧鬧,來的大人比小孩還要多,主講的老師沒辦法hold亂糟糟的場面XD,
但是有不少用心的父母帶著孩子一起來;
疲倦的宅男張回家的時候開玩笑地說:下次這種講座,我給妳五百塊妳別找我來zzz…



我們得到兩本「躲貓貓時間」與「牛來了」贈書,
晚上章魚燒坐在我懷裡聽我念童書,她的反應非常好,懂得翻書了,
只是旁邊上網查書價的宅男張被我念書的語氣嚇一跳哩,
下次一定要換爸爸念念看XD。

延伸閱讀:
保母班顧老師介紹的親子共讀辦法導讀書籍

小小愛書人(李坤珊 著)(博客來頁面)
童書非童書(黃迺毓、李坤珊、王碧華 合著)(博客來頁面)
烤箱讀書會(劉清彥 著)(博客來頁面)
台中縣文化局圖書管理科 閱讀推動
北市圖Bookstart閱讀起步走專頁

分類
你這孩子

嬰幼兒便秘 也關於大小便訓練

 
7/13保母訓練的課程:嬰幼兒健康照護,提到幼兒會便秘的原因,其中有提到大小便訓練的因素,家裡有一個嬰兒,保母訓練的過程讓我吸收得很有滋味。

最近聽到或者看到幾個提早訓練孩子的例子:大小便或者閱讀、說話等,我覺得所有的孩子發展都不盡相同,最終都適用一個原則:個體差異,只要發展的進度不至於過了時間都還沒到位(大小便訓練的建議時間是1歲半至3歲),太早訓練孩子,是為了自己的方便?還是擔心孩子是發展遲緩呢?別緊張!

老師回答我這個問題:不提早訓練的話孩子會不願意坐小馬桶?那她兩歲的時候會坐會上不就好了!

(資料來源:保母訓練–兒童健康照護課程)

便秘是性質的改變 不論次數 或許孩子一天內排便兩次但只要性質乾硬、排便困難,就是便秘

便秘的原因:

1.疾病
2.後天餵食
3.活動量少
4.大小便訓練太嚴苛

其中以第2點因素居多
第3點則常見於較肥胖的孩子,

十公斤以內的孩子,一天的水分攝取量以1公斤100cc水分(包含奶)為原則,過少或過多都不宜.

而其中的第4點則跟訓練有關係

第一, 孩子會玩自己的大小便是很正常的行為, 開始會大小便的孩子剛有物體恆存的觀念, 若家長總是急著把他”努力”過後的產物沖掉, 孩子有可能會產生失落感而不願意上馬桶

第二, 尿布對孩子而言是非常有安全感的東西, 當他還不會成功的在馬桶上廁所時, 請不要讓他在馬桶上僵持半個小時, 有些孩子會因此不願意使用馬桶,因此造成便秘, 反而包回尿布就會正常的大小便. 訓練大小便的原則不在日期,而在於「孩子自己準備好了嗎?」


晚開始比早開始好(親密育兒百科下冊第651頁)

大部分的寶寶控制大小便的神經與肌肉在18~24個月才趨於成熟, 較晚開始接受大小便訓練的寶寶, 比提早接受訓練的寶寶學得更快.


何時開始訓練(兒童手冊再版第52頁)
大約在18個月至2歲之間, 通常男孩會比女孩來得慢一些.


訓練寶寶大小便的步驟(親密育兒百科下冊第652頁節錄)

第一步:確定寶寶準備好了
就跟要決定寶寶是否準備好吃固體食物一樣,你要注意的是寶寶,不是日曆上的日期。

找出以下「我準備好要學了」的訊號:

□模仿你上廁所
□會用語言表達其他感受,如肚子餓
□能了解簡單的命令,像是「去拿球」
□尿布濕了或髒了時,會把尿布推開或者跑來告訴你尿布髒了
□爬上小馬桶或者大人的馬桶
□尿布至少可以保持三個小時的乾燥
□會探索自己的身體器官(補充:從口腔期進入肛門期)

注意寶寶想大小便的訊號

觀察當體內有壓迫感時,寶寶所顯現出來的徵兆:蹲坐、抓著尿布、雙腿交叉;發出咕噥聲、臉皺在一起,躲到角落或沙發後,像隻要生產的母貓。這些跡象都告訴你,寶寶成熟到可以感覺到身體的運作情形了。
所有順利學會的新技能,都需要身體和心理適時的合作。寶寶在十八個月到兩歲間,已經具有語言能力,可以了解與溝通,他喜歡模仿、取悅別人,追求獨立,能快速的衝到廁所。但此時也有些發展層面,並不適合做大小便訓練。如果幼兒正經歷負面情緒期,拒絕所有干涉,只會講「不要」兩個字,那麼最好再延幾週,等他心情比較能夠接受時再做訓練。


第二步﹔確定你也準備好了

你準備好了嗎?不要選擇很忙的時候來訓練寶寶:如家中較大孩子的高需求期、工作壓力很大時、生產前一個月(新生兒降臨時,家中孩子可能會有行為退化的情形)等等。此外在天氣暖和時訓練最好,穿著厚重的衣服做什麼都不方便。
*補充:幼兒可能會對新生兒產生嫉妒心理, 以三歲以內尤甚. 若出現退化行為, 表示他也想要像小貝比一樣被關愛, 家長需要特別注意.

你需要的工具包括:

□幽默感
□無比的耐心
□有創意的行銷手法
□小馬桶
□訓練褲

下面還有一些值得考慮的訓練輔助工具與技巧:

邊作邊解釋
善用寶寶在這個階段的模仿慾望。讓寶寶看你上廁所,一邊解釋你在做什麼。女兒跟媽媽學,兒子跟爸爸學,通常效果比較好,但不一定要相同性別才能一起上課。

同儕壓力
如果寶寶有同年齡的玩伴正在接受大小便訓練,你可以讓寶寶看看別的小朋友是怎麼上廁所的。如果寶寶在托嬰中心,他的好朋友可能會教他一兩招。事實上,有些幼稚園不接受穿尿布的孩子,所以小小年紀的寶寶也得面臨學習壓力。

上廁所的道具
有些爸媽會拿會尿尿的娃娃、來示範大小便的步驟。寶寶看到「尿尿」從哪裡出來,把洋娃娃的尿布脫掉,把洋娃娃放在便椅上,換尿布、把便椅裡的桶子拿出來倒入抽水馬桶,最後沖水。活的榜樣(爸媽和同儕),加上洋娃娃,會讓大小便訓練更順利。

從書本學習
有些專為訓練寶寶大小便而設計的圖畫書,上面有豐富的圖片和寶寶學上廁所的樣子。寶寶看到書中那多學上廁所的角色,會覺得「如果她們能做,我也能」。


第三步:教寶寶想上廁所時該去哪裡、該說什麼 一旦你覺得寶寶已經準備好,你也有時間投入,就可以開始上課了。

寶寶的專屬廁所
身為老師的你,接下來要決定該不該買一個寶寶專用的便椅式小馬桶,或者要在大人馬桶上加裝幼兒座椅。你的學生會決定他喜歡哪一種。大部分寶寶都比較喜歡有自己的便椅。想想看,誰喜歡在坐在像浴缸一樣大小的馬桶上呢?兒童尺寸的家具,對於任何技能發展都有幫助。便椅能安全的撐住寶寶,而且寶寶的腳能著地,不用像坐在大人的馬桶上雙腳是懸空的。

選擇便椅
要考慮下列幾點:寶寶的意見、清洗容易、安全、很穩、或者設計

如廁語言
教幼兒大小便時會用到的器官和動作要怎麼講,對於寶寶在做的事,給他個名稱,對於任何技巧都會有幫助。  首先是身體器官的名子,教寶寶正確的器官和名子,不過別期待寶寶能夠正確使用,通常寶寶要到兩歲半至三歲才會懂得用這些名子。講這些字時要跟在講「手臂」、「手」時一樣自在,不要讓寶寶覺得你在提這些神秘器官時不太自在。  既然要開始動起來了,就要教寶寶一些字眼如「上廁所」、過一陣子還可以使用更精確的字眼如「去噓噓」、「去嗯嗯」。避免用一些帶有羞恥意味的字眼如「粘粘的」或「你把尿布弄髒了?」用一些你覺得自在,寶寶會說也了解的字眼。「大便」、「小便」等幼兒可能還聽不懂。


第四步:教寶寶有便意和上廁所的關係
簡單地說,訓練寶寶上廁所,就是要讓寶寶了解,有便意時就要找馬桶,坐在馬桶上就是要便出來。

便意和上廁所
第一個訓練目標就是要幫寶寶把自己的感覺和需要做的事情,聯想在一起。當寶寶有要便便的跡象時(如蹲下、安靜的退縮到旁邊),馬上提醒他是不是要「上廁所」了,然後領著寶寶要去坐便椅。一但你讓寶寶覺得有急迫感-坐便椅聯想在一起,時間久了,不用你提醒他也會自己去上廁所。 把感覺說出來  告訴寶寶該怎麼跟你說。當你注意到寶寶有要上廁所的可能時,馬上問他:「要便便是不是?告訴媽媽!(或者「告訴爸爸」)。你正在幫他做一種聯想:有急促感時,要講出來。
一旦寶寶學會了這兩種聯想,就可以更上層樓了。注意這整個過程中的角色扮演:你擬定遊戲計畫,但寶寶玩不玩還是由他自己決定。如果練習了幾次,寶寶還是搞不懂,過一陣子再試吧。

馬桶時間

 接下來要教寶寶的聯想,是坐在便椅上後,就要便便。這叫做制約反射。不過,要寶寶
真的快要便出來才行,否則還是行不通的。關鍵就在於抓準寶寶要便的前一刻,並且在寶寶便在尿布裡之前,讓他坐在便椅上。這樣他就能將坐便椅和大便聯想在一起,最後,也能跟小便聯想在一起。

 你不一定要跟寶寶整天形影不離,才能抓準寶寶的大便時間。做一張寶寶的便便時間表。連續一兩個禮拜,記下寶寶大便的時間。如果發現其中有某種規律,像是在早餐後,那麼每天這個時間就讓寶寶坐馬桶。給寶寶一本能吸引他的書,讓他坐到大出來為止,或是根據你的時間和耐心調整。

 有一種人體的生理反應,或許有助於預測寶寶何時會大便,這種生理反應稱為胃結腸反
射,就是胃滿載後,會刺激結腸在餐後二十分到三十分鐘把糞便排空。嘗試在每餐餐後讓寶寶坐便椅,直到寶寶失去耐心。每天最可能的排便時間是在早餐後。這種每天例行排便的一個好處是,能教寶寶傾聽他身體的催促聲。大便的訊號如果沒有獲得處理就會停止,
最後會造成便秘。

 甚至當寶寶已經大在尿布裡,也要把寶寶帶到便椅旁邊,把大便放進便桶。至少這樣可以告訴他,大便應該放在哪裡。

光屁股練習--不穿衣服的練習

 掩蓋證據會拖延大小便訓練的進展。尿布會讓寶寶無法將大小便的急促感與該做的事聯
想在一起,有尿布在,寶寶根本沒有必要學會自己大小便。

戶外訓練

 
如果家裡有院子,天氣暖和時,讓寶寶光著屁股,訓練起來會更順利。把幼兒的尿布脫
掉,讓他光著屁股,只穿著一件長T恤(較大孩子的T恤,就能將把寶寶屁股蓋住)在院子裡跑來跑去。當寶寶有便意時,他會停下來,或許還會蹲下,因為他突然覺得有事情發
生了。突然明白的寶寶,或許還會告訴你他在做什麼:「噓噓」、「嗯嗯」,或者看著你,露出「教練,現在我該怎麼做?」的表情,尋求你的指引,或者就像小狗小貓一樣,直接尿或便在地上。

 現在輪到你行動了。注意寶寶如何處理這些沒有被蓋住的排泄物。他可能很疑惑、很驕傲、甚至很難過,特別是當他把腳弄髒的時候。稱讚他的「產品」,並一板一眼地把東西清乾淨。(如果寶寶抗議這種光屁股練習,過一陣子之後再試試)

 把便椅放在附近,這樣你才可以把大便放進去,並且讓寶寶看清楚大便要放在哪裡。下次如果你看到他蹲著.就可以教他怎麼坐便椅。不要因為寶寶會玩弄他的排泄物,就放棄教寶寶。不要露出噁心的表情,這樣只會造成反效果,寶寶會覺得自己身體排出來的東西不好,最好以後不要大小便了。

室內訓練

 
在室外練習了一周之後,就可以開始室內訓練了。記住你從院子裡學到的經驗:光屁股的寶寶學得比較。室內的光屁股練習,剛開始的幾天最好在沒有舖地毯的地面進行,這樣孩子的排泄物容易看到也容易清理。你可能要花個幾天好抓準寶寶想便便的時間,提醒享受不受尿布拘束的寶寶「去便便」。


第五步:從尿布換到訓練褲子

 如果連續幾個星期的白天,寶寶的尿布都能保持乾爽,差不多就能脫離尿布了。

訓練褲

 訓練褲就像是加了超強吸水墊的內褲,是寶寶從尿布換到一般褲子的過渡褲子。你可以自己作訓練褲,如果你希望加強褲子的吸水力,就在大尺寸的內褲或一般的訓練褲裡再多縫上一條尿布。你可以興奮地幫寶寶穿上訓練褲,但不要叫它「大男生」或「大女生」穿的褲子,特別是在幼兒還不確定自己想不想長大的時候。當家裡有新寶寶降臨時,你免不了急著想讓幼兒學會穿褲子,好把換尿布台讓給小寶寶用。可是當幼兒看到包著尿布的小嬰兒備受呵護時,他可能根本不想長大。我們覺得把訓練褲叫做「特別的褲子」會比較好
。你可以買個六件左右,並確定褲子夠鬆,這樣才能讓沒有耐心的孩子,很快就能把褲子脫下來。

當意外發生時

 當寶寶錯過大小便的訊號時,媽媽就得洗髒掉或濕掉的褲子了。這是學習新技能時免不了的事。寶寶玩著正開心時,尤其容易發生「意外」,因為他太專心玩、忘了大小便的訊號。寶寶對於外在的事情太專注時,常會忘了身體裡的動靜。穿著訓練褲的寶寶,或許偶爾也需要光屁股,提醒他把心思放在自己的身體上。


第六步:教寶寶擦屁股、沖水、褲子和洗手

 最後一堂課,要教寶寶如何擦屁股、沖水、穿褲子和洗手。教小女孩要由前往後擦(防止可能會造成尿道感染的細菌進入陰道)。孩子學會自己擦屁股的速度很慢,而且很少能擦得乾淨。因此你恐怕還得幫孩子多擦幾年屁股。

 沖水這件事就看孩子喜不喜歡。有些孩子害怕衝水時的巨大聲響,看著自己的便便被水捲入消失。有些孩子愛死了沖水,每次都一定要自己沖。喜歡按馬桶玩沖水遊戲的寶寶,可能會讓家裡的水費倍增。

稱讚成功,忽略「失敗」,放輕鬆

 當我在寫這一章時,忽然聽到另一個房間傳來「耶」的歡呼聲,原來是我女兒海敦正在為兩歲弟弟能自己坐在小馬桶裡大便喝采。大小便訓練中,不應該有處罰,就好像你不會因為初學走路的孩子跌倒了就大聲斥責。對於大小便訓練中的意外或孩子抗拒的態度,你的大聲斥責或處罰可能會造成孩子長期的情緒問題。如果你因為幫孩子訓練大小便不順利,對孩子產生了負面感受,應該趕快向信任的人、甚至諮詢人員尋求協助。你的目標是要讓孩子在大小便的訓練過程中,培養出健康的自我形象。然後他就能夠應付發育過程中的下一階段、性別認同及對自己感到滿意。放輕鬆一點,就讓孩子多包一年尿布又會怎樣?

<待續 下一篇:不肯上廁所的孩子>

分類
你這孩子

氣質路線章魚燒

今天的章魚燒,安靜乖巧的趴在大人肩膀上~
完全不費力任人擺佈,不哭也不鬧,
突然變成一個文弱小女子...

因為她生病了= =
剛滿九個月的今天,從夜裡就開始把晚餐都吐給床單吃,
晚餐吐完了就開始吐水,喝完奶就吐奶,
吃什麼就吐什麼,
孩子第一次生病我很緊張,也很戒慎恐懼,整天人都在拉警報,就害怕最糟的最糟,
由於飲食跟平常無二致,實在不知道為什麼鬧肚子,醫生也只有初步判定腸胃炎,
加上現在是腸病毒高峰期,看到孩子失去平常的活力,也不哭不鬧,
家裡每個人都烏雲籠罩又心疼

奶奶說不要餵奶,容易引吐,
所以我不餵配方奶餵了母奶,不知是真的不能餵奶、還是奶奶又餵稀飯的緣故,統統又吐在爺爺身上,
奶奶叫我連母奶都不要餵了!只能喝米湯!

我根本就靈魂出竅了(翻白眼),不喝母奶,加上媽媽房間沒冷氣,這個媽媽要做什麼啊?

章魚燒今晚就跟奶奶同居了

爺爺:明天再不好去榮總掛急診!(腦內OS:今天才去過小兒科診所耶)
外婆:發燒要趕快退燒睡冰枕!快出去買!不退的話就要打針比較快!(喂…37.4度算哪門子發燒…翻白眼)

這邊附錄兒童手冊「打破發燒的迷思」一文,
我只覺得現在的父母是越來越難當了,在自己的上一代與現在的「研究顯示」之間當夾心餅乾。

迷思之一:發燒都是有害的 燒太久可能會把腦子燒壞
  很多研究顯示適度的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也有研究顯示動物用大量的退燒藥反而會增加敗血症的死亡率。
  人類生病的時候發燒,算是一種保護性的本能反應。41度以下的發燒不會對腦神經組織造成直接傷害,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高燒本身會對神經組織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一般口耳傳說發燒會把小孩子腦袋燒壞的事例,都是因為那些孩子罹患了腦炎、腦膜炎等疾病,發燒只是這些疾病的一些症狀,真正影響腦部的是腦部嚴重感染病症。

迷思之二:生病發燒的時候 睡冰枕有退燒效果
  人體因為感染等各種疾病會出現發炎反應的時候,白血球製造的一些小分子會作用在腦部的體溫調節中樞,而使體溫的定位點上升,於是人體會進行很多的生理反應使體溫上升。
  這就是好比說發燒的時候,我們的腦子會設定38度以上才是正常體溫,睡冰枕等物理退燒法違背腦部的設定而讓熱量喪失,就好比把熱水器設在一百度,一面插電加溫,一面卻一直丟冰塊進去,不但讓病人有寒冷不適的感覺,也會增加無謂的能量消耗。
  對於代謝疾病、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貧血等患者而言,她們無法應付徒增的能量需求,可能導致代謝機制的崩潰或者心肺衰竭,這類病人發燒時使用冰枕退燒的危險度更高。

迷思之三:高燒不退的話要打點滴才會退燒
  反覆發燒與退燒的過程中病人需要流很多汗散熱,所以身體容易缺乏水分,打點滴頂多只有補充水分的效果,對於發炎性疾病引起的發燒並無退燒效果,發燒病患任意打點滴,不但不會有治療效果,也可能導致醫療資源的浪費。

迷思之四:使用退燒藥如果又燒起來 表示醫師開的退燒藥沒效
  一些民眾認為吃退燒藥以後如果又燒起來,就表示醫師開的藥沒有效果,所以會去找其他醫師導致醫療資源的浪費。
  事實上各種退燒藥的效果都只能維持幾個小時,如果疾病的過程還沒有結束,退燒以後又燒起來是很常見的事情。
 常見的呼吸道或腸胃道病毒感染大多沒有特效藥,其中有些病毒感染可能持續達一周或者更久,如果發燒不退,必須持續就醫尋找有無其他特殊因素,而非怪罪退燒藥無效,或者盲目輾轉求醫於不同的醫療院所。

(寫這麼多,反正長輩放大絕:「你小時候還不是這樣養大的」一招就打死)

最後附上行政院衛生署藥物資訊網http://drug.doh.gov.tw/

依照自己的藥物處方籤在這邊查詢可以知道醫師開了什麼症狀的藥物,也可以對了解病情有些幫助。

章魚燒被開了退燒消炎止痛治療胃炎的藥物,東海小兒科滿棒的,早上七點半就開始看診,而且這個藥粉調水喝超像果汁,比小時後吃的小兒利薩兒還甜!

這樣就不怕章魚燒不吃藥~,她依然非常有氣質的把藥水喝光(得意的媽媽跟爸爸講:難怪餵藥器是最廢育兒用品第一名,因為診所就會給滴管餵藥啊)
現在的科技真夠進步@O@(?)

分類
你這孩子

章魚燒搖頭玩


給孩子買玩具的話,她很快就膩了,
所以我都把一些不同材質的瓶罐用酒精消毒過後就拿給她玩~
怎知她邊玩邊搖頭=_=?

分類
你這孩子

章魚燒的新髮型

夏天很熱
章魚燒的皮膚狀況不太好
疹子 痱子 傻傻搞不清楚
我也不曾幫他綁頭髮

竟然有點可愛

這次回外婆家搭了很早的自強號北上
我下午補眠時
阿祖就幫他剪短了


(妳還是個小妞嗎?)
變成適合夏天很清爽的髮型了

離開北投小平房旁的巷子,孩子的阿祖站在那裡垂淚目送我們娘兒三離開,
心裡有一種酸酸的感覺,
她很喜歡這個傻孩子,
不知道這樣讓她給孩子剪頭髮還有幾年,
“媽媽請你也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