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你這孩子

育兒書籍


育兒的焦慮程度跟書本的數量成正比

尤其當嬰兒不曉得為什麼啼哭跟晚上要花四個小時才能入睡的時候…

因為有一些我想二手,所以紀錄一下現在所擁有過的,以後會回想起來”啊 曾經…”

由入手時間排序


【營養師的美麗懷孕&瘦身日記】三采出版
 是那個比我還有母性的笨小Q還在三采時寄來的,整個孕期就靠這本了,感謝~(拜).
 內容有懷孕十個月的變化,注意事項等,插圖很可愛,為文中肯,不會讓讀者感覺她是來炫燿生了兒子家庭幸福產後又瘦身成功


【第一次餵母乳】
 生產之前就篤定要餵母乳買的,圖文並茂,哺餵母乳入門書,但沒有比較進階的問題,例如、對於脹奶的處理用了約2/3頁的篇幅,這其中又有一半是寫「多吸可預防」,剩下那一半寫「擠出來減輕脹奶症狀」,但沒寫到又脹又擠不出來的慘況怎麼處理。


【嬰幼兒撫觸與按摩】
生產之前所購,沒有寶寶可以實習,等寶寶出生後,光是處理她的哭鬧就佔去大半時間了。現在我會趁孩子洗玩澡之後幫她使用保濕乳液塗抹全身順便按摩,只是本書依然沒有看完,有時間的話直接看附贈的VCD好了。


【親密育兒百科上下】
一種親密育兒態度加上零到二歲的嬰兒醫學知識,我很喜歡裡面的美式寫實插畫;本書實用的醫學知識可以解決一些父母的煩惱,例如新生兒特有的症狀「脂漏性皮膚炎」發生在頭皮跟臉上的疹子要怎麼處理、生理反射(你知道三四個月前的孩子睡覺時總是有西洋劍姿勢嗎),兩歲之前的照顧,例如該吃拇指還是該吃奶嘴這種事情。

比較爭議的是本書的親密育兒態度會累死爸媽,例如本書建議要把寶寶揹在身上,它的夜間親密育兒方法:1、好的開始。白天頻繁的訊號餵食一發出餓的訊號就餵她,把寶寶餵飽(358頁),白天按照固定時間餵奶的寶寶,比較容易白天睡晚上吃;白天把孩子揹在身上,多抱抱她,減少孩子的焦慮;跟孩子睡在一起(372頁),2、營造睡覺的環境。固定時間上床、揹著寶寶入眠、喝奶喝到睡著、依偎到睡著等,能讓小孩睡覺的方法。3、減少能讓寶寶半夜醒來的因素,例如長牙疼痛、換尿布、肚子餓、太冷或者太熱等。

夜間育兒這部分本書寫了很多方法讓父母採用,也寫出嬰兒特有的睡眠週期短暫容易醒來,是由於生存優勢的緣故,352頁寫道:「你不能強迫寶寶睡覺。比較適當的做法是創造一個適合睡眠的環境讓瞌睡蟲自己來寶寶---讓寶寶自己入睡,並保持深眠狀態。讓寶寶睡覺也不是毫無感情的機械化過程:第一晚讓寶寶哭五分鐘,第二晚哭十分鐘---這種做法比我們在訓練寵物還沒有人性。我們的目標不只是要讓寶寶睡著,不要中途醒來,還希望寶寶能夠將睡眠視為一種很舒服的狀態,不需要害怕保持這種狀態。你不能將白天與夜晚的育兒方法分開。寶寶美天花一半或者更多的時間睡覺,並不是浪費時間,而是要藉此培養出對睡眠--以及人生--的正確觀念與信任態度。」

363頁寫到:「晚上睡久一點。想不想讓寶寶在晚上睡久一點?那就改變她白天的睡覺方式,從家和診所的經驗,我們注意到:如果寶寶在白天一發出餓的訊號就有奶吃,一直由媽媽放在揹巾裡揹著,那麼她白天的睡眠就像小貓一樣只是小睡,而會把長一點的睡眠時間留給晚上。」

章魚燒滿月前是用這些方式夜間育兒,雖然曾經有難以入睡的時光,但大致上一直是睡到早上的。老實說,要讓小孩入睡的確沒有想像中簡單,其中書上寫的:讓孩子有入睡的「環境」(可能是爸爸的臂彎),幫助他自行入睡,在我看來即是矛盾的;正因為這種方式跟「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有背道之處,所以很多爹媽拿這兩書當做對立的方式。我們也不需要排斥任何可行、適合自己家庭的方法。

總之,本書寫得非常細緻,醫學觀念可以用到兩歲,我很確定的說,還好買的早,讓我減低不少對於新生兒特有症狀的憂慮,還可以跟同樣憂心的公婆解釋;這本書的序言也寫得很好:「小寶寶不是大人的縮小版」。育兒方法倒是可以看家長要如何採行,反正孩子總是會長大的、會進步的。


【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
孩子大約在兩個月左右,該睡覺的時間到了送她上床,卻怎樣也不肯入睡,在滿月回娘家時,時間到了就會自動昏迷,此刻用搖的哄的抱著入睡,卻又半小時就醒來,一放下來就哭,曾經有一天這樣折騰到早上五點,而晚間十點奮戰到凌晨兩點是常有的。於是那時就被建議看這本書「訓練」嬰兒。是的,本書作者的文筆武斷又剛直。

本書作者是採用百歲醫師丹瑪的著作「Dr.Denmark said it」加上她自己三個孩子的經驗出版,重點在於如何訓練孩子自己入睡。對,它使用很多次這種強烈的字眼。方法很明確,遵守訂定白天的作息時間表,讓喝奶定時定量,努力遵守「吃玩睡」的循環,晚上到了使用丹瑪的舖床法--要舖四條全棉大浴巾讓孩子趴睡,她們堅持要讓孩子趴睡,並表示沒有因此瘁死的孩子,除非是因為舖床不正確,這一點跟現在醫學界建議以及親密育兒百科的建議不同。

再來是日間的循環也許三小時一次、四小時一次,並且允許意外與彈性的調整,到了晚上就寢前,餵過孩子,確定她吃飽、尿布乾爽,床上沒有蛇,就讓她在自己的房間與自己的床上睡覺。如果寶寶開始哭,等待至少十分鐘再去看她,不抱也不搖,看看她的生理需求確定獲得滿足。第二天就多延長五分鐘的做法,漸漸半夜醒來就不會一直哭,可以一覺到天明。

「按作息時間表和吃奶的好處」一、媽媽心情愉快,孩子心情就愉快.二、家中氣氛安祥寧靜.三、寶寶更有安全感.四、能夠分辨是不是有什麼大問題.
「不管你做什麼(或沒做什麼)都是在訓練孩子:基本上,我們是在訓練孩子能夠安慰自己,靠自己入睡,我們不讓孩子養成需要開夜燈的習慣,或需要臥室的門稍微打開,我們更不會養成孩子需要父母睡在旁邊的習慣,上述這些習慣都是在父母的訓練之下養成的。」
「今天不讓寶寶哭,明天寶寶就讓你哭:寶寶不是每次一哭就表示有需要,千萬不要想盡辦法讓寶寶不哭,丹瑪醫師強調說,哭是正常的,而且哭對寶寶有益處,我們家三個寶寶都沒哭那麼多小時,她們最後都學會安慰自己,真的有需要時才哭,所以不要寶寶一哭就緊張兮兮,有些人以為讓寶寶一直哭很殘忍,其實正好相反,我們認為不訓練寶寶一覺到天明才是殘忍,不讓寶寶一覺到天明,對家人也是一件殘忍的事情,尤其是對媽媽」

文摘很多,因為其實本書有多處讓我覺得不對勁與不符合自身狀況之處,本書用了很多次「一覺到天亮」以及「訓練」字眼;本書所用就是一種循序漸進延長夜間哭泣回應的時間,來「訓練」孩子自行入睡,但非一開始就不回應孩子的哭泣,也會去處理關照他的需求。我選擇其中適合自己的方法來試行。

曾經兩三次,章魚燒夜裡哭了十分鐘左右,奶奶就會從她房間出現,然後哄慰孩子將她抱走,耐心溫柔地抱著孩子入睡;終於一個又哭泣著不肯入睡的晚上,孩子體重也超過八公斤,煩惱不已的我跟婆婆說,我們不要抱著她睡覺,因為總有一天會抱不動的,讓她哭一會兒,我還是會處理的。

於是跟孩子一起睡的我,等到章魚燒頑抗睡意哭泣時,我會握著她的手,或者幫她擦擦汗,餵奶、檢查尿布,就是不抱起她搖、哄,除非她哭泣約十分鐘以上。揹巾是有用的,但是我不能每天晚上都要這樣努力才能讓孩子睡覺。在她三個多月時,我們把她的洗澡時間改成晚上,儘量在固定時間洗澡,護理完成之後爺爺奶奶會跟她玩一會兒,瓶餵將她餵飽,打完嗝,通常送到房間時已經睡著了。


【媽咪不累 陪妳長大好幸福】

這是一本很可愛的插圖育兒書,裡面沒有什麼高深的學問跟研究,有的只是一種全職的、親密溫馨又直覺的日常育兒方法。看完這種小書心情真的很幸福。

 「 嬰兒期~抱著一起睡~寶寶已經吃飽了,或者媽咪自己也累得差不多的時候,乾脆就抱著寶寶倒下睡吧!」


【我的資優班】
曾任建中數理資優班游森棚老師所著作,關於這群聰明絕頂的學生高中的故事,我看到,一種對於做學問的研究態度,比起拼升學更令人嚮往,在那些言過其實的出版文宣之下,更有一種幽默的文筆可以欣賞。



【寶寶 不要哭】【寶寶 好好睡】
兩本關於嬰兒啼哭跟嬰兒睡眠的書籍,不厚,簡單扼要又齊全地說明嬰兒是怎麼回事,不過論述是比較衛教、理論的,可以做一些知識的補充跟心理的建設,但對於解決煩惱幫助有限。

 文摘:

 ”保持樂觀”

 看到其他孩子的生活受到新生兒的影響,父母無可避免的會感到愧疚,也覺得自己每天疲於奔命,整個人幾乎筋疲力盡。無論如何,千萬別因罪惡感而疏忽寶寶所需要的安全感。你越是盡快回應他的需求,在他希望你注意他時安撫他,未來幾個月中他的啼哭程度將逐漸減少,家中每個人都會因此更開心。

 請記住,寶寶啼哭並非你的錯,也不代表你當父母能力有問題。

 ”相信自己”

 你要相信自己,學會把那些無益的忠告當耳邊風。如果是別人的語調或是言下之意似乎暗示你處理啼哭的方式錯了,不要輕易受到動搖。

 當你感到疲累,同時覺得壓力沉重,那些輕率的評論只會對你有害無益,例如好不容易盼到乖孫子出生的祖父母,卻老是一抱起孫子就哭,失望之餘,難免要「指點」你一些過時的老方法:「想當年,我門才不會忍受孩子這樣哭個不停,你這樣會把他給寵壞的」她們只是單純認為你做的不對,雖是出自一番好意,卻成了爆發衝突的起因。

 如果你覺得無法默默隱忍,不妨有技巧的委婉解釋你的想法,向她們說明每個孩子應有不同的教養方式,你已為寶寶盡了最大的努

 此刻的你最需要的是暫時幫忙照顧寶寶、讓你喘口氣的得力幫手,或是不加評論的傾聽者,作為你情緒的後援。

【超級嬰兒通】【寶貝妳的新生兒】
兩本有名的育兒書,由英美保母所撰寫,作者帶小孩的經驗更甚「親密」八個、「百歲」三個,大概是成千上萬個,不過帶孩子帶得多~也不表示就能夠解決父母遇到的育兒問題。
尚未閱畢。


【養出耀眼的孩子-快樂育兒書】

 這本書真的大推,作者是兒童心理醫師明橋大二,書中建議父母對待子女的方式,我卻也覺得應用在人際關係也同樣適用唷~

 看完其實會忘得很快,所以此書也適合放在身邊常常拿來提醒跟複習。

 「溺愛VS孩子撒嬌的區別」區別這兩者可以說是養兒育女的一大關鍵。

 「容許孩子撒嬌」--好事、該做的事情,尊重孩子的步調。

 「溺愛」--千萬不能做的事情。也就是大人依自己的想法行事,而過度保護、過度干涉。

 「實例:適時協助孩子怎麼都做不到的事情VS不讓孩子做自己做得到的事情,由大人自己來做」

 「幫他解決無法忍耐的事情VS能夠忍耐的事卻不讓他忍耐」

 「不過,實際上很難完全區分清楚,只能當你碰到時,好好想想這到底是溺愛?還是容許孩子撒嬌?」

 

以下三本是還早還早專區,我還沒看完。


在〈育兒書籍〉中有 4 則留言

看起來很有趣哩<br />
[媽咪不累]跟[我數到3喔]<br />
都很有趣的樣子<br />
恩..媽說我小時候都一直在睡覺<br />
希望沒有給她很難帶 哈

發佈回覆給「味增」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